首页

播放 国产调教

时间:2024-05-02 17:51:51 作者:把握关键机遇期 加快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浏览量:81143

  2024中关村论坛热点观察

  把握关键机遇期 加快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北京4月30日电(记者许维娜)氢能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未来产业领域大力培育的方向。如何把握“十四五”氢能发展新机遇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在“氢能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与会嘉宾表示,全球氢能布局加速,氢能作为清洁低碳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应积极探索以氢能为核心的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之路,推动国家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助力我国加速进入“氢能2.0时代”。

  “当前,中国氢能产业取得长足进步,已基本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正全面进入提质增效发展的新阶段。”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在致辞中介绍,我国在氢能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例如研发了工业用储氢材料、离子交换膜等一批关键材料,培育形成了一批高水平创新型企业等。

  单忠德表示,氢能产业作为典型的未来产业,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科技创新、迭代应用、政策支持三方面发力,持续完善氢能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拓展氢能应用场景,深化国际合作,不断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表示,氢能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解决方案,具有重要地位。当前,中国在氢能储运装备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也要清楚地看到该方面仍然存在的挑战。

  论坛上,清华大学教授、燃料电池与储能研究中心主任、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韩敏芳还分享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技术的多领域应用及发展前景。她表示,SOFC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其发展前景备受关注,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OCF技术,对解决“卡脖子”问题、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北京聚焦制、储、运、加、用产业链全环节,在发展氢能产业方面持续发力。

  “氢能作为实现多领域深度清洁脱碳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北京市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表示,发展氢能产业,是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许心超介绍,下一步,北京市将进一步发挥国际科创中心作用,统筹推进氢能领域政策创新、产业培育、场景开放和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氢能产业的跨区域、集群化的协同发展,构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氢能发展先行区、示范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在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习生张艺弛对本文亦有贡献)

  人民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事关新模式落地、房企债务,住建部部长记者会释放重磅信号

2023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及相关指南文件,试点推行药品电子说明书,鼓励在药品包装或纸质说明书以条形码或二维码形式提供。但郝海平分析指出,我国尚处于药品电子说明书试点阶段,未能从法律法规层面健全监管体系,缺乏权威统一的数据平台、访问方式和数据标准,仍存在说明书术语表达专业导致患者“看不懂”等问题。

河北滦平:数十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苍鹭安家筑巢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北京轨道交通建设将继续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锚定投资目标,聚焦建设任务,坚持谋定而后动,坚持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更新发展、交通体系优化、地下空间开发统筹谋划,加快建设轨道交通骨干网络,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两翼齐飞”,为首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端稳“中国饭碗”有底气

“济南将围绕整合停车数据信息、停车资源错时共享、重难点区域停车专项治理等制定完善制度标准。”济南市城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海泉表示,济南将充分发挥公安交警、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等执法部门的执法服务保障作用,让违规停车受限制,遵规停车得保障。下一步,济南将继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错时共享,适当增加错时泊位供给,加强停车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为民服务智慧化水平,实现“全市停车一个场,停车管理一张网”的工作目标。

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人民论坛)

抓实抓细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认真防范寒潮雨雪天气对粮食仓储设施、储备仓库库区、物资出入库等方面带来的安全隐患,指导东北、华北、黄淮等地区加强储备仓库安全隐患的排查,扎实做好灾害天气作业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坚决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印尼举重选手破世界纪录后“秀肌肉” 韦胤廷提前出局

智慧工业领域是新一代AI技术应用的“主战场”。目前,新一代AI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尚在探索初期,截至2023年底,我国智慧工业公开专利为14485件,多集中布局于跨模态、预测模型、检测模型等技术方向,在应用创新方面主要布局于智能制造、协调优化调度、缺陷检测方法、产能预测方法等应用场景。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